文︱关品方盈远期策略
清华大学以理工科著名,但它的校友同样对中华传统优良文化有深刻认识和研究兴趣。清华的校训是,有古朴之风。内地有所谓“满清政府”或“满清产业”的说法,略显夸张;意思是清华的毕业生充满在政府部门和产业机构。
笔者与珠海结缘已19个年头。过去7年,认识不少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到珠海发展的清华校友。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在高新区唐家古镇唐庐有知行读书会,已经有7年历史,正副会长分别是宗庆和李梅。会员们大多是政府高官,还有不少企业高管。宗会长毕业后从北京来到珠海创业,是典型的以理工科出身而钟情于中外文化历史哲学,每于周末都在唐庐主办有极高水平的读书会活动。
读书会从十多年前已在全国兴起成为潮流盈远期策略,不觉间中国民间隐然有文艺复兴的味道。笔者认为一定要亲身体验,才会领悟到这种全民读书、可喜的现象;群众性的终身学习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大势所趋。
唐庐位于珠海唐家湾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因为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知行读书会的关系,现正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交流作用。唐庐所在的唐家湾古镇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朝晚期。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岭南传统民居与西方建筑元素,反映了近代珠海的发展历程,尤其在商贸和文化交流方面有重要地位。“一条山房路,半部近代史”,所言不虚。唐庐曾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和商业活动场所,见证了唐家湾当年的繁华。现在唐庐已被列为珠海市新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与珠海清华知行读书会的“实践交流基地”。这个以知识互动交朋结友为目的的基地,利用唐家湾的留学文化优势,促进海内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唐家古镇内有无数近代历史的人与事,在古旧建筑群内孕育成长。唐庐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成为传承和弘扬香山文化、会同文化以及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重要场所,从易经到养生,从墨学到管弦,再从古树茶到法国餐,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唐庐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为珠海的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笔者曾有文章介绍过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1938年去世)和粤剧作家唐涤生(1959年去世),他们都是唐家湾人。在唐家古镇,笔者结识了唐绍仪的亲孙唐景昙(祖母郑氏是朝鲜人),英语流利,现已垂垂老矣,在唐家古镇内的唐绍仪故居独守家园。过去大半年笔者多次造访但重门深锁,主人何往?不敢胡乱臆度。
唐庐有对联和牌匾,分别由康有为和梁启超书写。笔者每于唐家古镇流连,百年回眸,总不免产生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时代更迭、国家从危急存亡到民族复兴盈远期策略,而兴起一番端然充实的史家感慨。
唐庐始建于清朝丁未年(1847年),房主是大清帝国战功赫赫的忠烈,被皇帝授予可以使用四爪龙作为装饰宅院之权。唐庐最初的主人据说是唐鲲鹏和唐绍瑜父子。他们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人物,唐庐可能是唐家的私人别苑。唐鲲鹏当年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被称为“金陵巧匠”,曾担任金陵制造局副督办。
唐庐大门两侧牌匾和横幅的题字出自康有为和梁启超之手。“梦回十里洋场,感受民国风华”;在唐家古镇的街衢,唐庐是提供最佳场景的首选之一。唐庐两字由梁启超亲题,注明是甲子五月(1924,当年他51岁)。对联是康有为手书:“鹏起天池风九万,龙游艺苑字三千”;署名南海康有为,未注明日期。他的书法别树一格,根本无法假冒。牌匾和对联的木质完全相同,估计康梁两人是同一时间为唐庐书写,纪念他们师徒两人曾经在唐家古镇徜徉流连、读书讲学的日子。如果是这样,当年康有为66岁。
梁启超(1873至1929,享年56岁)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别署“中国之新民”,广东新会人。他1889年(16岁)在省城(广州)应试,高中“举人”;少年得志,相当罕有。康梁两人合作,始于1895年北京的公车上书,继而1898年协助光绪皇帝(23岁)推行百日维新。康有为比较梁启超年长15岁。梁启超为人谦逊,终身对康有为执弟子之礼。
梁启超的书法艺术,初期推崇唐楷,后期专攻魏碑及汉代隶书。他取法北碑的书法理念,深受康有为的影响。梁启超的对联书法属于学者类型,但又与一些以行草见长的学者型书法家不同。他在文史哲方面的成就极高,加上他作为政治改革家的声名显赫,掩盖了他作为书法家的名声。梁启超在北碑方面造诣颇高,于隶书创作也有相当成就。要欣赏康梁两人的书法,唐庐的牌匾和对联就是活生生的典型例子,来到唐庐是极大的文化享受,一场书法盛宴。
港人近年兴起到大湾区旅游,其实不单只是因为大湾区内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极具吸引,还有在文化艺术和历史古迹方面能够提供精神食粮、吸取心灵养分。香港特区政府千方百计希望吸引外地游客来港、鼓励港人留港消费,似乎需要对市场趋势有深层次的理解,提出可行的振兴方法,才有出路。这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深入分析的话题。香港特区政府最近公布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落实推行的项目。期待本文能够引起高管和业界同仁的注意,从文化历史沉浸式旅游的角度集思广益,多想办法。
名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