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食客们突然发现,茶餐厅的菠萝包不再酥脆金多多,酒楼的点心少了份灵动,就连那碟干炒牛河也失去了往日的镬气。这座美食天堂的味道,正在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悄然改变。
喂,你们有没有发觉,而家行出街,周围都系内地品牌?蜜雪冰城、瑞幸咖啡、茶百道、霸王茶姬、杨国福麻辣烫……真系行两步就有一间!沙田有条街被人笑称为“小深圳”,旺角豉油街短短一百米内竟然挤了7家内地茶饮店,后生仔直接叫它做“柠茶街”,真系够盏鬼!
但是比起这些一眼就望到的招牌,更加隐蔽的是预制菜无声入侵。本地厂商万世集团爆料,佢哋每月仅系预制菜就能卖出超过4万包,客户由街边茶餐厅到大学食堂、酒吧甚至麻将馆都有。
展开剩余86%业内人士讲得坦白:“而家十间餐馆,最少六间都用紧预制菜,生意难做,以后只会越来越多。”
美食之都的沉默转变,预制菜悄然覆盖香港
传统港式茶餐厅的文化,就系一个“快”字——伙计一个人睇住二十张台,奶茶即冲即饮,碟头饭即叫即炒。那种“快”,就似香港人赶地铁、追巴士的节奏,系呢座城市的心跳。
但系而家,这种“快”正在静静鸡变咗质。
今年香港美食博览会上,冷冻梅花叉烧、咖喱牛腩、即食盆菜……各式预制菜塞满展位。
一公斤梅花叉烧先卖80港币,买得多仲可以平啲。餐厅后厨要做的,只剩下解冻、加热、上桌,简单到连新入职的学徒都识做。
内地预制菜品牌早就睇中香港市场。广州尚好菜旧年就已经通过五丰行打入香港,主要供应茶餐厅同酒楼,推凉瓜炒牛肉呢类经典菜。公司仲打算年底将家庭装预制菜摆入超市,200克一包,二十蚊有找,真系平过自己煮!
标准化出品固然稳定,但系都磨平了老师傅的手艺同心血。碟头叉烧睇落依旧油亮饱满,但系点都闻唔到以往炭火缭绕的焦香同风味。
效率与成本的残酷选择,餐饮业的生存之道
点解预制菜可以横行香港?说到底都系餐饮老板被现实逼到墙角。天价租金、人手短缺、食材涨价……细餐馆日日都在度点样先可以生存下去。
万世集团的方先生举了个例子:“有间潮州面店,转用预制菜之后,每月人工成本悭咗几万蚊,咁先至顶得顺。”
疫情之后,香港餐饮业真系请人都难。
最新失业数字去到3.7%,14万几人无工开,但系餐饮、零售老板依然日日嗌“无人肯来做”。又辛苦钱又少,后生仔自然唔多想做。
于是预制菜顺理成章成为“救星”。由茶餐厅的冰镇菠萝油,到酒楼里的即热盆菜,预制菜无声无息咁改写紧香港的饮食基因。
有啲餐厅为咗控制成本,甚至组团去内地批量采购预制菜,就系为咗悭得一蚊得一蚊。
味道与记忆的激烈抗争,食客们的两难选择
面对预制菜普及,食客们反应两极。有人唔介意,“方便嘛,好难完全唔用”;亦有人一听把火就嚟,“如果我知常去个间都用预制菜,我一定投诉!”
市民黄先生讲得直接:“唔话我知就算,要知道实唔开心!餐厅平价入货,跟住按香港物价翻两倍卖畀我,呃钱咩?”
讲安全,预制菜其实无乜大问题。2023至2024年间,香港食安中心验咗超过1000个样本,净系一个冷冻小龙虾唔合格,其他全部过关。
但系真正嘅问题系:咁样嘅餸,仲算系“香港味道”吗?
中环烧腊铺凌晨传出的砧板声、大排档猛火快炒升起的镬气、茶餐厅阿姐手冲奶茶时杯壁凝满的水珠……呢啲活色生香的细节,先至系香港美食真正的灵魂。
预制菜做到个样,但做唔到师父掌勺时额角的汗珠、街坊熟客推门那句“照旧,唔该”。
有数据话,全国净系预制菜企业就超过7.4万家。只系2025呢大半年,又多咗差唔多一万间。呢场“预制革命”,睇嚟系挡都挡唔住咯。
香港餐饮人都被逼到十字路口:系死守传统手艺,定系向效率低头?有老字号明言“唔系自家制嘅唔卖”,亦有企业每月淡定出货四万包预制菜。
食物边止系填饱个肚?它本来系体验、系文化、系一座城市的烟火记忆。港式美食最动人嘅,就系个一口热辣鲜活、即点即做的风味!
呢啲,系几完美的冷冻包都比唔到嘅。但当生存变成首要问题,理想的坚持又可以顶到几耐?
喺呢个连烧鹅都可以冷链直达的时代,可能我哋更应该珍惜嗰啲拒绝标准化嘅手艺——佢哋唔净系一道餸,更系一个城市唔愿熄灭嘅心跳。
你愿意为咗一口“镬气”金多多,畀多几蚊港纸?
发布于:江西省名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